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综合
2025年10月14日

古槐街道:三向发力 搭建基层治理共治格局

本文字数:1160

■李莉

近年来,古槐街道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解决群众诉求作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建机制、攻难点、聚合力”三向发力,完成“被动响应”到“主动作为”的蝶变。

诉求解决在“家门口”

“以前漏水、灯坏先打热线,现在跟网格员报一下,当天就能解决。”大石桥社区王女士开心地说。此前,“热线一响、问题扎堆”是辖区部分社区的痛点,小事因响应不及时演变为“烦心事”。为此,古槐街道提出“网格为基、服务为核”思路,推动各社区建立“主动问需”机制,统筹配备专职网格员、搭建党群服务阵地,为转型筑基。大石桥社区以“网格赋能”为抓手,在街道指导下完善“1+3+N”(社区党委牵头、3支队伍联动、N名居民参与)模式:依托街道统筹的党群服务中心、小区阵地等线下空间,及统一搭建的社区微信群,打造“桥心茶桌”“马扎议事”等平台,让居民“话有处说”;按照街道“日常巡查+定期走访”要求,网格员每天巡查,重点关注人员每周至少2次入户,小事当场解决,难事通过“社区—街道—职能部门”综治联动平台上报,24小时内回应。如今,“有事找网格员,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已逐渐成为居民共识。

激活网格吸附力

面对群众诉求,有人业务不精不会答,有人怕担责不敢答,部分诉求要么“石沉大海”要么“久而未决”。为此,街道推行“工作人员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开展追光课堂、调解员培训、法治宣讲等活动,邀请辖区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协会专家授课,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沟通技巧培训;出台“容错纠错”细则,明确合理履职中的轻微偏差不予追责,打消顾虑。大石桥社区细化落实,建立群内诉求“即时响应”机制:按照街道“1小时初答”要求,工作人员见诉求必在1小时内告知流程与节点;复杂问题由社区书记牵头,联动街道物业办、综治办及物业、业委会协同解决,实时公示进展。如今,社区微信群成了民情“集散地”、答题“快车道”,居民直言:“回应快、进度明,街道和社区的担当让大家伙安心。”

构建共治新格局

“接诉求是第一步,高效化解、发动群众才是关键”,这也是践行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街道始终强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破“单一处置”,让居民从“被管理者”变“治理主角”。为此,街道统筹搭建“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五位一体平台:指导社区规范业委会选举,推动物业签“服务承诺书”;全街道推广“问题收集—方案讨论—效果评估”工作法,提供标准化指引。大石桥社区积极响应,依托街道“一站式”调解平台,将诉求分“小事网格办、大事社区调、难事联合解”:邻里纠纷由网格员+楼栋长调解,小区设施问题由社区牵头、居民代表参与商议,政策类难题通过街道对接职能部门;公共事务如绿化改造,均经居民议事会、线上投票定方案。如今,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治理,形成“街道搭台、社区牵头、居民参与”的共治格局,成为街道“共建共享”的鲜活样本。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