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大运河
2025年08月29日

半个“地陪”

本文字数:1260

孔芬芬

周末聚会,闺蜜讲起上周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没提前做攻略,她找了个“地陪”——这职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听她讲述完,我才明白地陪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花钱找个熟悉当地吃住玩的导游陪你游玩。令她称道的是地陪给足了情绪价值。原来,地陪不仅仅是导游,更是贴心的陪伴者。

我忽地想起,自己竟有个专属“地陪”,还是免费的,那就是我的父亲。

严格说来,父亲只能算半个“地陪”。每次出门旅行,攻略、订酒店、查路线、规划景点都由我负责,而父亲则默默承担起他能做的事——替我背包、为我拍照。我的相机、水杯、零食,还有脱下来的外套,一股脑全塞他包里。他也不恼,背着沉甸甸的包,脚步却依旧轻盈。父亲喜欢拍照,不仅拍风景,也拍我。每看到他觉得好看的风景,他便指点我摆好姿势,举着手机上下左右找角度,嘴里还念叨着“再笑开点”。拍好了就凑到我跟前,得意地说:“你看这张拍得多好!一定要洗出来,放在家里的相框里。”

父亲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体力极好,却从未走出过家乡县城。他不识字,对外面的世界既陌生也无从想象,自然从没想过要踏足其中。他用尽全力托举我走出农村,如今我有了经济实力和时间,每次出去游玩,总想带上父亲。

常在网上看到年轻人带老人出门,因观念不同而闹矛盾的例子,这样的矛盾,我和父亲之间也未能幸免。

父亲一生节俭。自我记事起,出门的时候习惯在包里揣几个煮鸡蛋,装几个苹果,他总说外面的饭又贵又不一定合口,能省就省。我知道这是他一辈子的习惯,改不了,也不想强迫他去改。但当我想吃当地的小吃时,就拉着他的胳膊撒娇:“爸,就尝一点点,不然白来一趟啦。”面对我如此刻意的“委屈脸”,他总会满足我的要求,百试百灵;有时订的酒店超出他能接受的价格,他难免念叨几句,我就装模作样地说:“这房是用积分兑换的,咱可不花冤枉钱。”景点买票时,我举起他的身份证欣喜地说:“爸,你这年纪能免票呢,咱又省钱啦!”他听了,往往就乐呵呵地不再多言。

每次父亲主动请缨为我背包,我总毫不犹豫地给他,或许人老了,依旧需要“价值感”。每次我需要吃的或穿的,他从包里拿出水或零食给我时,看着我的眼神,就像小时候给我们分糖果时一样,眼里溢满宠溺。我猜,他大概也会想起我小时候的模样吧。

我现在仍记得,我们爬完泰山,在泰山脚下等车时,他看着瘫坐在地上的我满脸自豪地说:“你看,我的体力可不比你们年轻人差吧!”我只能打起精神朝他竖起大拇指。每一场旅行,都像我和父亲交错的人生——小时候,是父母陪着我长大,牵着我的小手去体验那未见过的精彩世界;如今他们老了,换我陪着他们,去体验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奇。

其实,我和父亲互为对方的“地陪”。“陪”也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更是相互给予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支持。途中有争吵,有意见不合,本就再正常不过。可只要心里装着对彼此的在意,互相成全,彼此照顾,懂得迁就,就像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那样,这一路总归满是温情,那些小矛盾,也算不得什么了。

旅行的意义有很多,“陪伴”当属其中之一。父亲这半个“地陪”,陪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而我也想如此,陪着他,慢慢走好余生之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