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大运河
2025年07月29日

走进古诗词中的炎炎夏日

本文字数:1659

陈晓云

当夏日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如同利剑般投射在大地上,那滚滚热浪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夏天,这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季节,在古诗词的世界里,绽放出了别样的绚烂光彩。

古诗词中的夏日,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眼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笔下的西湖,荷叶田田,仿佛与天际相接,那翠绿的颜色浓郁得快要流淌出来;而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更加娇艳欲滴,红得如此夺目,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这画面,是夏日的热烈与奔放,是生命的蓬勃与绽放。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的诗句中,微风轻轻拂过,水晶帘微微晃动,那满架的蔷薇花送来阵阵幽香,弥漫在整个庭院。这夏日的香气,仿佛具有魔力,能让人瞬间陶醉其中,忘却了炎热带来的烦躁。它就像一首轻柔的旋律,在空气中悠悠飘荡,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走进古诗词中的夏日,你能感受到那炽热的温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笔下的农民,在烈日的炙烤下,双脚承受着土地的滚烫热气,后背被酷热的阳光灼烧。这样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份酷热难耐,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坚韧。夏日的骄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却烤不垮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执着。

夏日的夜晚,在古诗词中也别有一番韵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描绘的夏夜,明月高悬,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蝉儿在半夜里鸣叫不停。这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夏夜,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静谧之美。那明月、那清风、那鸣蝉,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的这首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夏夜。夜合花在庭院中悄然绽放,香气四溢,而一场微雨在深夜悄然而至,让刚刚从酒醉中醒来的人,感受到丝丝凉意。这样的夜晚,充满了浪漫与柔情,让人陶醉在其中,不愿醒来。

古诗词中的夏日,也不乏人们对清凉的渴望与追求。“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在夏日的傍晚,散开头发,享受着那一丝凉爽,打开窗户,躺在宽敞的地方,好不惬意。这种对清凉的追求,是人们在炎炎夏日中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对舒适与宁静的向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王维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更是将夏日的清凉、香气、声响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融为一体。那西落的山光,渐升的池月,送来香气的荷风,滴响的竹露,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美妙与宁静。然而,在这美好的夏夜,诗人想要弹琴却无知音欣赏,只能在思念故人中度过漫长的夜晚。

夏日的古诗词,有的充满了欢乐与活力,有的蕴含着深沉的思考与感慨。“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描绘了一幅夏日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大人们白天在田间劳作,夜晚还要忙着织布,孩子们虽然还不懂耕种和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了夏日里人们的勤劳与对生活的热爱。

而“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的这首诗,则在夏日的新景中,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满足。

古诗词中的炎炎夏日,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情感的。它既有“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的闲适与慵懒,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含蓄与微妙;既有“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清新与活泼,又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热闹与喧嚣。

在这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古人眼中的夏日。那炽热的阳光、芬芳的花朵、清脆的蝉鸣、宁静的夜晚,都成为了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它们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夏日的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季节独特的魅力。

如今,当我们身处夏日,或许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古诗词,让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滋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寻得一份清凉,一份宁静,一份诗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