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综合
2025年07月25日

打造“济阳同心汇”统战品牌 赋能社区治理新实践

本文字数:1676

□王国文 田芮

今年以来,济阳街道积极探索打造“济阳同心汇”统战品牌,坚持以“汇民企之力、聚党派之智、融民族之情”为抓手,统筹整合民营企业、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群众三方力量,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激发活力,引导多元主体深度融入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家园”。

汇聚民企资源,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搭建惠企平台,促进双向对接。依托“济阳同心汇”平台,成立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吸纳39家民营企业及济阳商会组织,建立“企业资源库”与“社区需求清单”双向对接机制,精准匹配企业优势与社区需求。同时,在深科广场新媒体电商文化产业园打造“济阳同心汇—会客厅”,定期开展政企对接会,营造“安商、暖商、兴商”氛围。强化公益反哺,助力民生改善。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公益基金募捐活动,“社区发展基金”累计募集资金18万余元,“99公益日”累计募集资金7万余元;政协委员曹海红在龙行社区建立“海红基金”,每年进行资金捐赠,资金全部用于辖区困难群体帮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社区微更新等项目,惠及群众2500余人。创新服务模式,赋能社区发展。依托深科广场新媒体电商文化产业园,成立直播电商行业党委,组织新阶层人士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动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社区治理;引导企业认领公益项目,深科广场新媒体电商文化产业园联合南门社区开展旧自行车换大米活动,有效帮助社区解决了“僵尸车”难题;搭建企业与就业群体之间高效对接的桥梁,联盟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开展技能培训100余场次,支持28人成功创业,助力困难群体再就业44人,鼓励个体经商18人。

集聚党派智慧,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健全共建机制,深化结对合作。建立“党派联系社区”机制,在龙行社区、电苑社区、南门社区分别打造“济阳同心汇—民革之家、农工党之家、民盟之家”,作为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学习阵地、活动阵地、服务阵地;推动10个社区与民革任城支部、民盟、致公党、农工党等党派基层组织结对共建,签订共建协议并制定年度服务计划,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智库”的作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发展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议出同心合力,解好民生难题。依托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将基层所需与各民主党派自身专业特长相结合。邀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社区议事员,参与“小区停车难”“垃圾分类”等议题协商,形成“居民点单、党派献策、社区落实”的闭环治理模式,问题解决率达95%以上。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借助各民主党派在法律援助、医疗健康、文体活动等领域优势,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为民服务活动,形成“一党派一品牌”服务项目。民革任城支部、民盟、致公党、农工党等定期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民革任城支部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养老”等为老服务活动;农工党任城二支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等健康义诊活动;民盟济宁市任城区二支部开展“民盟进社区,书香伴我行”等图书捐赠活动。累计服务居民8000余人次。

凝聚民族之情,共建和谐社区

强化阵地建设,促进民族共融。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柳行社区)建设“济阳同心汇—共享小屋、红石榴社区社会组织益工家园、红石榴主题公园、红石榴驿站、红石榴志愿服务站、红石榴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民族普法教育基地等阵地。依托“爱上门”志愿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单位成立“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伍,将助老扶困、健康义诊、普法宣传等惠民服务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创新协商机制,推动共建共享。创新谋划“济‘思’广益 ‘阳’光协商”议事机制,打造“流动的茶桌”民族协商特色品牌,建立“石榴籽”等特色协商队伍,组织各族居民参与社区议事70余场次,推动解决路面硬化、下水道清淤等民生实事5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共识凝聚一线”。“流动的茶桌”工作法获评山东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并在《大众日报》头版刊发、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宣传报道。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情感交融。举办“任城同心石榴红·幸福济阳一家亲”主题系列活动48场次,结合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策划“民族团结一家亲邻居节”主题活动,涵盖文艺汇演、趣味运动、绘画书法、美食比拼等多种形式,以文化交融促进社区和谐共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