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5年05月23日

让尊崇之光更加闪耀

——任城区多措并举绘就退役军人服务温暖画卷

本文字数:1613

□张亭亭 居晓彤 柳鲁冰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任城区始终牢记这份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与尊重,用一系列温暖且有力的举措,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动人篇章。

业务送上门 情暖老兵心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任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拿到伤残证的赵秀坤老人躺在床上,难掩内心的激动,声音中满是感激。

近日,80岁高龄的任城区老兵赵秀坤在老伴的陪伴下,带着厚厚的一摞病历来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于1965年光荣入伍,在国防建设工作中不幸受伤。前段时间,老人被确诊患有白血病,急需申请补评残。优抚科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翻看老人的档案,并与市局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迅速为老人启动了补评残业务办理流程。经省荣军医院鉴定,赵秀坤被评定为因公六级伤残。

工作人员一拿到伤残证,便立即与赵秀坤家人取得联系。考虑到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两口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工作人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将伤残证郑重地送到老人手中。这份贴心的服务,让老人感动不已,也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圆家属夙愿 让烈士魂归故里

2025年清明,晨雾如轻纱般笼罩大地。任城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早已整装待发,陪同韩玉成烈士家属踏上了跨越千里的祭扫之路。高铁飞驰,转渡轮踏浪,最终抵达浙江省舟山市金塘烈士陵园时,春日暖阳正穿透云层,将石阶染成琥珀色。

韩玉成烈士家属手捧红绸包裹的故土,步履沉重地走向纪念碑,颤抖着双手解开红绸,掌心的黄土簌簌落在墓前,细碎的土粒与陵园湿润的青石板碰撞,发出细微却饱含深情的声响。一位老人声音哽咽,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75年的思念,他轻声说道:“叔,这是老家的土,您闻闻,还是记忆里的味道。”这一刻,跨越时空的思念与牵挂,终于在故土与英灵的交融中得到了慰藉。

最终,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任城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帮助烈士家属完成了长达75年的寻亲夙愿,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团圆梦圆,更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让烈士回家”庄严承诺的有力兑现。

创新招聘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山东省退役军人服务省市重大项目人力资源对接活动济宁专场招聘会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火热举办。活动精准抓住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返乡的有利契机,依托政企联动机制,既为退役军人搭建了高质量就业的平台,也为省市重大项目及乡村振兴产业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活动采用创新的 “全周期贯通式” 服务模式,通过启动仪式动员、企业宣讲展示、现场面试匹配等环节,帮助退役军人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详情;“求职直通车” 服务更是实现了从政策咨询到岗位签约的全程贯通,为退役军人求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某企业负责人表示,退役军人所具备的强烈责任感与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契合,企业将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关爱异乡游子 拓展服务版图

4月28日,任城区首个跨省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任城驻南京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这一举措标志着任城区“异地拥军”服务网络实现了突破性延伸,也是在外商会反哺家乡双拥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

该服务站将全力加强对任城籍退役军人的服务,积极融合当地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退役军人服务中来,让在外务工的任城籍退役军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服务站还将强化思政引领,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号召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新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功立业。

从送业务上门温暖老兵心田,到跨越千里助力烈士魂归故里;从创新招聘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到关爱异乡游子拓展服务版图,任城区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作为。这些点滴行动汇聚成河,不仅彰显了对退役军人的深情厚谊,更展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未来,任城区将继续秉持初心,深耕退役军人服务领域,让尊崇之光更加闪耀,让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携手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描绘更加壮丽的发展画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