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大运河
2024年09月13日

适龄读书

覃慧瑕

本文字数:604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我带他到图书馆少儿部,给他推荐了一系列文学意味较强的书籍。但他径自从书架上取了一本漫画书和一本《世界名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对他来说,有趣是第一选择。而我只能等他慢慢长大、逐渐明白:文字对人之精神的滋养,要远远超过图画和影像。

在“文学群”里看到一位先生,每隔一两天便发布一些随心所创作的诗。我没有研究过《易经》,对他的诗自然敬而远之。不过让我佩服的是,他一直在写。从枯燥的易理中推导出诗,这也是一种趣味吧!

不管少年还是老年,所关注所选择的,都与自己的阅历有关。我自己也是,以前不愿读、读不懂的书,现在读来别有韵味。年轻时爱看些《隋唐演义》之类的历史小说,现在则对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敬佩不已。因为,在其史论结合的综述分析中,时有醍醐灌顶之悟,更可从中见识先生的学养、才情与胸怀。

金圣叹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说的是不同年龄段不该读什么书。其实,有些想当然了,犯了以一般取代个别的错误。少年因读《水浒》,就学着打打杀杀?老年人因读了《三国》,就变得老奸巨猾?具体到大多数读书人来说,真未必如此。《水浒》这部书,许多人都是年轻时读的。史书上记载的,也没见有谁是因读了它,就去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而老人因看了《三国》,突然想去害别人的,更是闻所未闻。

相比之下,曾国藩就聪明多了。他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种从书中获取相应的营养以移情而致中和的做法,超越了年龄与阅历的局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